原创 | 电视体育解说的美学思考

admin 66 2024-02-04 00:20:49

  原标题:原创 | 电视体育解说的美学思考

  电视体育转播解说,就是对直播正在发生的重大体育新闻事件(传播客体),进行解说和评论(这一界定较为宽泛,避免了仅仅是赛事直播解说评论。至少包含了大型综合运动会开、闭幕式解说,体育新闻事件,赛事直播解说等等)。首先要有体育新闻事实,这个新闻事实经过转播(传播)主体(包括体育评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思考,变成有声语言(接受客体)传播出去,成为电视赛事直播的解说伴音。达到电视观众(接受主体)这里。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事实”变成有声语言(或场面描述,或留白,或进行判断与评论)。这个过程已经不是新闻事实的原样照搬了(即使是赛事直播视频画面本身,也不可能全面照顾到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也必须有画面的取舍、选择、切换。其重要性的判断由导播的新闻价值判断决定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经过了体育评论员价值判断和认知能力所决定的取舍后,组成的一种既不完全是口语,更不可能是书面语的一种独特的,服从、服务于赛事直播的语言形态。再加上赛事本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高水平解说引起的受众共鸣。其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体育观众的精神教化作用、灵魂塑造作用,远远大于一般性的体育新闻报道。它的新闻价值、审美价值也大于一般性赛事报道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电视体育解说的美,包括电视体育解说美的内容、形式、审美者这几个方面。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两个方面。审美对象包括体育解说审美的产生和发展,体育解说美的本质和特征,体育解说美的种类和形态、艺术分类(或艺术风格、流派)等。体育解说美的主体包括美感问题、欣赏问题、美学评论问题,审美教育问题等等。

  电视体育解说的重要功能和审美价值则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

  电视体育解说具有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因此在赛事直播,尤其是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这样重大的、特定的历史时刻,观众需要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解说来直抒胸臆和宣泄感情,进而获得审美享受。

  电视体育解说的审美期待

  1、感情的宣泄、情感的共鸣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人们在社会中总会存在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给当时社会的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变化。对社会成员心理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社会阶层空前复杂、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收入悬殊的历史阶段。因此,观看体育比赛,往往成为社会的有效“减压阀”。欧洲产业工人观赛的审美期待与中国的职业球迷一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对于观看比赛转播过程中,获得感情宣泄,降低社会生活中因为各种矛盾对心理的压力,让心理状态更加健康。听到高水平的体育解说,产生情感共鸣,获得体育美和语言美的享受和陶冶。这一点是相通的。

  2、心理的满足、精神的抚慰

  人们在社会的竞争中,在人生的旅途上,总会遇到各种挫折,走各样的弯路。有的人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会产生某种自卑、挫折感。但是,人又常常有一种摆脱自卑感、挫折感,努力追求一种在生理方面(年龄、相貌、身体等)和心理方面(智力、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等)能强于别人的优越感。

  对电视体育解说内容的理解和对体育解说员对赛场不文明行为的大胆地嘲讽,不仅可以使观众增强自信心,而且可以使人得到比被讽刺人物略胜一筹的感觉 。这样,电视体育解说便适应了人们摆脱自卑感的心理需要 。同时,长期对于某一项目持续的关注、思考、积累,往往能造就高水准的球迷。他们对于某项运动的爱好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会长期追踪某运动队或运动员的动态。因为占有了大量历史资料,经过深思熟虑,形成切中肯綮的评价、评论。对项目的了解达到了精深的程度,对某项运动的未来发展走势有准确的预判。其中有些高水平球迷后来成为广受欢迎的自媒体体育评论员,获得比传统媒体解说员更受欢迎的追捧。这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3、智慧的启迪、思想的教化

  在人们的精神需要中,学习需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谈到电视体育解说能够适应或满足观众的某些学习需要时,不少人会想到电视体育解说可以普及某些文化知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体育解说员播音创作的某些领域,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2016年欧锦赛开幕式解说中,当现场表演出现康康舞的时候,解说员适时地提示观众,距离体育场不远的街区,就是康康舞的诞生地。

  解说员在解说重大赛事中,对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超越自我、超越人类,勇于挑战自身极限,并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能敏锐地感受到这种心灵的震撼,人生的感悟。进而迅速总结、概括、提炼、升华,播讲出去。使得受众产生强烈共鸣。在观看体育赛事直播之中,感受竞技魅力、提升人生境界,这是非下几十年功夫,才可能达到的。作为精神产品范畴的电视赛事直播解说,本身就是弘扬生命价值的传播。这种高水准的解说就是审美传播,就是传播中的审美。解说员适时地寓教于乐、文以载道,也可以说是电视体育解说的灵魂所在。仅仅满足于热闹的场面描述,那是迟早被观众淘汰的。高高在上的“装大明白”,观众不直接“淘汰”你,他们会立刻选择静音——选择你成为他们家不受欢迎的声音。这就是典型的过犹不及。

  体育解说具有强烈的教化功能是肯定的。从播音创作和观众观赛赏析来看都比较理性(虽然球迷群体对待赛事本身和自己支持的球队或明星,并不一定理性)。电视体育解说员的日积月累的广义备稿,和具体而微的狭义备稿,都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和哲学的辨析。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网络的普及,批评、贬损解说员的风潮过后,观众渐趋理性。)受程度不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赛事评价思维驱使。于是解说员播音创作的哲学思考与有一定文化素质和体育积淀的球迷朋友的思维一旦对应,那么,解说员的思想就会被球迷接受、领悟,这种教化作用就大大强化。

  在电视观众对于解说员解说评论的审美期待中,还有一点是比较纯粹的审美愉悦。这种愉悦往往与功利无关,并不满足生理要求,属于精神世界的一种有意无意的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解说产生的美与观众的生活节奏、审美体会相对应、产生共振的时候,观众的精神世界就会产生激动美好的情绪。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高尚的精神追求。

  电视体育解说美的研究范围

  电视体育解说作为播音、体育、电视、新闻,四者交集的边缘学科,其美学研究,有着自己相当特殊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大致是:电视体育解说的新鲜美、实时美、真实美、语言的形式美、语言内容美,评论员和观众双方的审美素质美。

  1、电视体育解说形式美的新鲜美、实时美、真实美

  1)新鲜美、实时美、真实美指的是电视体育解说评论绝大多数都是直播,而且是大量的无稿播音(有稿部分只能是转播提纲和赛事背景资料)。无论对于播音者还是受众,传播内容都是新鲜的、实时的、真实的。新鲜必然产生美感。艺术心理学认为,一件艺术品最典型的特征,就在于它出现在欣赏者眼前时,会唤起某种兴奋。兴奋度迅速上升,紧接着便是逐渐下降。上升是因为艺术品中,包含某种可称为“强烈的刺激性变异”的东西——主要是它具有的某些特质,比如奇异性、新颖性、复杂性、要素的不均匀性,出人意料性等等。这些一方面说明新鲜美带给受众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要求评论员必须牢记受众的求新、求异的观赛心态。力求满足不同受众限于性别、年龄、阅历、社会阶层、经济收入的差别,产生的不同评价、评论标准,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注意焦点。以及同一现象的不同解读,甚至是不同解释带来的冲突。这些冲突也是球迷和观众观看直播产生兴奋的根源。随着体育新闻事件的进展,评论员描述、解释、评论,升华对赛事的理解,和球迷朋友共同的探讨,受众的观赛的心理冲突便渐渐缓解。这要求评论员在转播中时刻注意避免司空见惯的程式化语言(例如“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报了一箭之仇”等等),因为这些只能让观众心生厌倦,无法唤起兴趣。

  电视体育解说的语言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与受众形成共鸣,让受众获得有关赛事解说语言艺术的美好享受。也就是努力发现和寻找,解说中被忽视的创作规律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体育解说中还有一种“创新”——将足篮排三大全球的解说,用同样的语气、节奏,相近的内容讲述。速录成文字的话,把比赛名称、运动员名字去掉,这套解说词可以万变不离其宗的使用。这种强烈拉低体育解说审美水平的“创新”是万万要不得的,它不是冷静、理智,而是面对激情四射、震撼人心的体育赛事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是要受到观众静音“奖赏”的。

  我们说的“创新”,指的是新的体育解说思路、新的体育解说情感、新的体育解说内容。新思路,指基于对赛事的了解、运动项目的深入研究,得出的对运动规律、对赛事解说规律的某一侧面,抑或某一领域的全新认识。新的解说情感,是电视观众没有体验过的,或是曾有一些触及,但是没有有意识的在理性思维的情况下,深入体验过。新的解说内容,包括新的解说语言内容、表达形式、解说节奏等等,争取触动观众的听觉内容神经。

  2)电视体育解说的新鲜美,往往是伴随着评论员的体现的新思想、展现的新情绪、表达的新形式。新思想,就是对赛事本身、体育明星的某一领域或者某一侧面的全新认识。新情绪,体育观众过往观看赛事直播中,没有体验过得新的情绪。或者观众在潜意识当中曾经或多或少的产生过,但是没有理性中意识到。抑或建立在赛事本身和解说员语言提炼深化后新的情绪。新形式,就是以往观赛时,评论员没有使用过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观众对于电视体育解说作品的新鲜美是怀有强烈的审美期待的。这里面有着深刻的社会学原因。一般来说是先出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社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文化结构的演变,于是促进了心理结构的渐进,最后引起了审美趣昧的改变。

  我们回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量体育新闻类纪录片的解说词播音,就是由传统的新闻播音(甚至是以较慢速度的广播播音速度,为新闻纪录电影配旁白)的语调来进行的。那时这种影片多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除了比较特殊的《中国男足1957年4:3战胜印尼足球队》、《1961年第26届世乒赛》、《网上群星》、《拼搏——中国女排夺魁记》等纪录片,是邀请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张之、宋世雄,这样的专业体育播音员配旁白和解说之外。包括像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前推出的大型体育纪录片《零的突破》,都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自己的解说员配解说词。这一方面说明那个时代的播音主持专业分工尚不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那个时代的体育传媒尚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也就不会对体育播音专业领域有这么高的要求。

  观众在观看赛事转播时,内心潜藏的审美期待。对待解说新人,他们想听到新的思维样态、新的表达语言。对于相当熟悉的“老解说员”,受众希望他们像老朋友一样,共同品评赛事。听到几十年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声音,他们会觉得很亲切,会唤起旧日的美好回忆。2008年北京奥运会,70高龄的宋世雄先生的复出,对于经历了1961年第26届世乒赛、1981到1986中国女排五连冠岁月的老球迷来说就是如此。

  受众根植于社会进步的新的审美心理,渴望着新的艺术形式来满足自己。

  电视体育解说的重要功能和审美价值在于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具有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因此在赛事直播,尤其是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这样重大的、特定的见证体育历史的时刻,观众需要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解说来直抒胸臆和宣泄感情,进而获得审美享受。

  3)电视体育解说形式美的真实美

  电视体育解说的真实美是指电视体育解说必须真实,评论员的情绪情感真实,对报道对象的真实情况了解深入。评论、评价力图真实准确。以真而动情,以情感人。不必刻意限制自己的情绪,也不能对情绪放任,从而产生真实美。

  真实不仅是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播音美学的重要特征,更是电视体育解说的美学特征。电视体育解说必须客观地评价、评论赛事,必须建立在客观的、正在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因此评论员必须以真实取胜,靠真实的力量去打动人。通过评论员的语言,反应运动场上的真实美,不能是抽象、空洞的。赛事直播解说,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口头直播的报道。这种报道需要通过评论员的主体意识,经过赛前深入的采访,走近和走进体育健儿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选择能重点表现的部分,结合千变万化的赛场风云,看准表达时机,传播出去。

  2、电视体育解说的语言之美

  电视体育解说的语言之美包含两方面内容:一、解说语言的形式美 二、解说语言的内容美

  电视体育解说的语言具有必须依赖于电视体育直播的特点(离开电视体育直播,电视体育解说的语言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一般来说,它无法脱离赛事本身而独立存在。如果一场赛事解说用速录记录下来,是一篇行文严谨的文章,那么也基本可以确定,这场赛事解说是不成功的。电视体育赛事解说从语言特点上来讲,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汉语“阴阳上去”的四声,决定了汉语的形式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必然决定了汉语的内在美。

  阴阳上去、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回味悠长。赛事体育解说语言的和谐性、节奏感、韵律感,构成了体育解说语言的形式美。要想达到这样的高度,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要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的练声,持续地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要有数百场赛事转播的经验积累,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才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方可能音色悦耳、语言畅达、情绪得体,不同凡响。

  播音艺术语言外在表现形式的音响中蕴含的情绪、情感,或涓涓流淌、或振聋发聩,起到受听、耐听的效果。这就会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听觉注意力,进而产生对评论员解说内容的强烈关注。

  要达到电视体育解说的语言形式美的艺术高度,需要注意激起受众听觉的情感波澜。正如古代学者武叔卿所说:“词要音响,听之如敲金戛玉;词要色丽(语言的外在音响色彩),观之如散锦明珠(可引申为艺术语言音响色彩的形象表现)。”体育评论员在体育播音的艺术实践中,要想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必须对生活中受众感受过的艺术语言音响美进行再加工、再创作。

  观看赛事直播,欣赏精彩赛事的同时,获得高水平体育解说的审美是观众所需要的。也是网络在中国渐渐普及的二十年来观众朋友们强烈呼吁,而评论员们穷尽所能,也只能无限趋近观众需求,因众口难调,而无法十全十美的。欣赏伴随着精彩赛事的高水平解说,是观众强烈要求的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在探讨受众对精彩赛事解说的审美期待时,我们不太注重去思考,这种期待实际上是由受众的民族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经验、审美要求,经过沉淀之后组合成的。就是心理学家说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这种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心理深层结构包含着祖先在内的各个时代人们的心理体验。许多无意识的概念产生于人类的史前史中,表现在远古的神话里,这一蕴藏在人的心灵最深处的潜在力量对人们的精神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个理论的应用是,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不仅是以艺术家的个体发生史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以人类的种系发生史为宏大而坚实的基础。“艺术家以不倦的努力回溯于无意识的原始意象,这恰恰为现代人的畸形化和片面化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补偿。”艺术代表着民族和时代生活中的自我调节活动,它在对抗异化、维护人性完整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

  由此推而广之,任何一个民族的审美都和这个民族的历史沿革、思想传承直接相关。体育文化学者李力研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从来不曾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体育。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造就了中国人的“不争”、“温良恭俭让”(《野蛮的文明》P.247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8年4月版)。这些必然在今天的体育解说审美中有所体现,不能说过头的话,话不要说的太满,要留有余地。这对保证解说员的客观公正性、对于确立解说员的权威性是大有好处的。每一个受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和他所处的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不可分割。所以我们对电视体育解说形式美的研究、探讨,也要放到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思考。诸子百家、历代诗文、明清小说中的语言,都是研究电视体育解说形式美的重要坐标。我们的语言是民族人文背景的汇聚,历史积淀的外化。

  广大观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长期生活,在无数次的观赛体验后,在特定的社会阶层、生活环境里,无意识的积淀了特定的审美需求、思维定势和心理构架。如果解说员的解说内容、语言表达形式和这种需求、构架比较接近,或者严丝合缝,那么就会观众极大的身心愉悦。因此,我们的体育播音创作必须遵循这一点,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发自内心的尊崇!

  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具有互相渗透的特点。表现为中庸、气韵、意境等等。强调情感适中和天人合一。具有哲学思想的贯通性和影响力的持久性。气韵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审美对象洋溢着不可抑制的生命的活力,具有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具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回味的余地。意境的内涵有主客体统一、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辩证的哲理智慧等等层面。

  基于此,当我们听到——“我在世界大赛的解说中还真没少赶上雨战,08年时有场大雨,德国队和瑞士队,当时我在IBC国际转播中心,因为大雨广播中心给浇坏了,信号因此中断;2012年欧洲杯,我在现场解说法国队和乌克兰的比赛,不仅下雨而且电闪雷鸣,比赛中途中断。今天更是神了,纳塔尔沙丘球场一年四季就没下过雨,今天不仅下了,而且中场的时候竟然形成了暴雨,真是太奇怪了!在娱乐圈有一个人——萧敬腾——被称为雨神,从今以后评论圈也有一个雨神了。”如果仅仅在世界杯的解说里说到“真是太奇怪了!”,那么是非常理想的解说,但是最后体育解说员的自我“封神”,就超出了大多数40岁以上的中老年球迷“内敛”、“低调”、“中庸”的文化基准。

  至于我们看到赛场的记者连线时,右手拿话筒,左手不挥舞着“二指神功”,便不太会说话。大多数球迷都笑了。

  电视体育解说的自然美

  中国美学注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自然”作为审美范畴源于道家美学。庄子承续老子的哲学思考,也崇尚自然质朴的审美趣味。比如写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 庄子推崇自然朴素之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虚伪的华饰。电视体育解说的自然美当然不是不经训练的邻家二哥的“大白嗓”。而是赛事转播经验的积累和技巧、手法纯熟的表现。在直播中,随着赛事发展状况,解说员自身和现场观众、电视机前和网络受众的情感变化,自如的应用发生技巧,展现不着痕迹的自然美。

  电视体育解说的庄重美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纸香墨飞、词赋满江、豪杰英气、大千锦亮,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滋养着花一样的国土。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对世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对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曾经有过极其深远的辐射和影响。

  中华文化中,庄重、大气是她的显著特征。“庄重”,代表着庄严、肃穆、宽博、中鼎坐堂的神圣之美。比如,唐代颜真卿书法在审美理想上追求“肃然巍然”、大气磅礴的境界,使得其书法具有端庄宽舒、刚健雄强之美,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凛然正气的感受。而且纵观中国历史,越是强盛的朝代,无论是建筑、书法、美术、雕塑,都很崇尚简约之美,庄重之美、严肃之美、大气之美。越是走下坡路的王朝,在上述领域的审美追求中,越膜拜奢靡、繁复、轻佻、庸俗。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审美领域的追求上,我们更应该崇尚庄重、严肃、大气、稳重之美。东方文化的深沉厚重,中华气度的意蕴高远,都应该通过我们的解说具体展现。

  体育解说中的庄重、大气,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声音色彩、语言特点、播音风格。至少涵盖了体育解说员的气度、胸怀、境界、思想。

  奥林匹克运动意在展示和创造一个美的世界。有世界一流的人体的美、包括人体形态的美、力量之美、韵律之美、运动之美。也融汇了多种文化、多种艺术形式的美。在创造这些美好事物的同时,人类也加深了自身美感的修养,增进了民族、国家、种族之间的美的交流。电视观众对这些美的欣赏,也是接受美感的过程。现代社会提倡美育教育,在于通过美的感受,提升社会成员的社会道德,实现人格修养的提高。这种美的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性的,对提高人的修养和情操相当重要。作为体育解说员,尤其是大型赛事的开幕式解说时,能否有意识地主动引导受众,和解说员一起感受运动之美、韵律之美、力量之美、形态之美、文化之美。用解说员的音韵美、停连美、重音美、畅达美、幽默美、含蓄美、粗犷美、变化美,去吻合、去展现。

  电视体育解说的内容之美

  赛事解说中传递出来的美学价值,既包括解说的听觉感受(形式之美),也包括解说内容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价值观念(内容之美)。

  电视体育解说的内容吻合观众的审美期待。解说员任何一句话出口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否符合宣传政策?是否与观众的审美期待吻合?这并不是说每句话出口前都要字斟句酌地想一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几遍慢动作回放都完了,解说员还没想好说啥呢。而是时时处处为观众着想,拥有一定经验后,形成的条件反射式的意识。把握好观众对当前某一体育事件的社会普遍心理。比如,北方某港口大城市的一支中超球队年年保级而真能做到年年保级。当地的球迷朋友普遍拥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这支球队“混在中超”,有相当的不满。这种不满可以通过解说员适当的批评,加以宣泄,进而正面引导,化解该俱乐部的信任危机。

  今天的解说员和媒体,面对的是比历史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复杂的社会媒体环境,社会阶层复杂。于是如何把握主体观众的审美心理就显得相当困难又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解说员必须俯下身子,走到群众中去。真正地了解普通球迷的生活,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触摸他们的脉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一场转播实践中,是否会遇到球迷群体极为关注的复杂、敏感问题?转播前要进行怎样的转播设计?对敏感问题怎样遇见?出现问题后,是自己判断还是需要请示?和上级沟通的途径是什么?这些就不仅仅是解说员能定下来的了。需要其管理者和解说员进行事先的沟通。对于解说员自身来说,他需要长期又扎实的“广义备稿”,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知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一句话,解说员要有主动提升政策水平的意识。

  在对一个体育新闻事件直播过程中,解说员进行怎样的措辞,从哪个角度切入?描述什么?选择怎样的语言进行评论?实际上已经代表着他的倾向性、立场、态度,已经包含了对正在发生的体育事件的事实判断和新闻价值判断。

  解说内容吻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应该探讨的是解说内容是否满足观众的心理愿望,解说员自身审美追求的目标,是否与大多数观众一致。是否会给观众一种观赛过程中,视听结合的心理满足。其次,解说员要牢牢把握观众当前的观赛心态。而把握观众的社会心理,说说容易,实际工作中却相当复杂。需要解说员作为体育记者的敏锐洞察力,综合运用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法学、语言学等等多方面知识。体育解说员的解说评论,需要评论家的历史责任感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胆识和担当。对赛场上的不文明行为的批评,对体育场上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的讽刺,本身就是解说员对赛事转播解说评论工作社会复杂性、政策综合性、内容丰富性地把握。解说的内容是否符合大众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当代语言(包括合理的、更贴切的,但不能流俗的网络用语)最新的特点。年过古稀的天津的高级足球教练高复祥曾经在解说中,直接引用周杰伦的一句歌词,贴切地对某一事件进行点评,收到了很好的解说效果。

  大众文化渗透在观众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行为处事的所有细节中。这种文化也表现在解说员的一言一行中,一个语气、一句点评、一段描述,甚至到或高亢激越、或娓娓道来都体现这不同的审美追求。这些追求都是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文化所造就的。表现为解说员对某种言行的肯定或否定中,同时也体现了解说员的价值观念、审美风格、艺术气质、文艺情怀。从大致上分类,我们可以把观众按照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甚至是同一城市不同的居住片区来分类。这种分类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受众,把脉受众心理和受众审美,让解说员的语言内容更符合受众审美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球迷通过足球贴吧、微信群交流,汇集到酒吧、球迷俱乐部等公共场所观看赛事直播。这种人以群分,表现了球迷朋友追求观赛的赛场氛围的需求。有些类似电影观众对影院气氛的追求。

  影视学告诉我们,电视是客厅艺术,有较强的伴随性。电影院观看电影,启程出门、奔赴影院、音乐响起、灯光熄灭,这本身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严肃感。单个球迷在家观看赛事直播,是看电视的感受——不必进入特定的场所,没有隆重感。数十位、上百位,甚至数百位球迷聚在一起观看赛事直播,会让球迷进入一个强烈的情感能量场。酒吧或球迷俱乐部的投影屏幕上,每次强烈地对抗碰撞,每个精湛的定位球,解说员或大胆讽刺、或热情褒扬,都会在球迷中引起比个体在家中观看比赛强烈得多的情绪反应。球迷间的这种气氛,相互感染、相互影响。这种气氛类似比赛现场观赛。但是现场观赛不太可能播放电视解说员的解说声。个体的自我意识大大减小,赛事直播电视信号会带着大家的情绪向前推进。

  这种观赛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一种在心理上因为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群体。尽管他们平时里往往是松散的,但是在比赛日特定的观赛环境里,他们因为相同的爱好,共同支持某运动队或某球星而聚在一起。这就会出现相类似的审美沟通,并通过这种沟通反应出相同的观赛价值判断,和对解说员解说内容的相近评价。这种集体观赛的舒适度、情绪情感共振超过比赛现场观赛,也超过家中观看赛事转播。

  在这种场景下,解说员的解说评论就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任何一句信口开河、情绪放任,都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群体反应,进而出现复杂的场面。与此同时,怎样利用好这部分球迷群体的观赛心理,怎样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了解他们对赛事的判断、评价标准,是解说员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也是解说员怎样体现赛事解说“和谐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以来,我们往往在电视体育解说实践中,重视赛事动态信息的新闻价值,忽视体育解说的审美价值。忽视体育解说在传播中的体育明星们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忽视体育解说中对人的超越自我的普遍意义的研究。忽视体育新闻的人文关怀。在今天我们在解说实践时,既要注重传播时信息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解说员审美价值判断力的提升。

  作者简况↓

  王喆,天津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天津师大、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播音系兼职教师,天津市播音专业职称评委会、专业评审组成员,央视首届体育风云奖专业评委会委员,新浪微博 、微信公众号:播音主持王喆。

  中播网投稿邮箱:357051411@qq.com

  投稿内容必须原创,投稿请附上联系方式。

  -END-

  中播网授权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

原创 | 电视体育解说的美学思考

原创 | 电视体育解说的美学思考

上一篇:世界杯、NBA…都入局了!体育元宇宙怎么玩?| 盈Meta
下一篇:季后赛首轮全部赛程:4月16日开战 最晚5月1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